香港特區陷入嚴重財赤,各界獻計開源節流,有人建議公務員帶頭減薪,筆者也建議了精簡公務員現行機制和在香港引入碳稅。其中,有人放風為引入籃球博彩稅嘗試測試水溫,筆者認為,除了引入新的博彩稅項,香港特區仍有其他開拓財源的方法,例如增加個別政府服務費用,實行用者自付原則,此外,還可以削減龐大的福利開支。
香港特區政府於2003年開徵足球博彩稅,並批准本地投注足球,香港特區政府於2006年修改《博彩稅條例》,將賽馬博彩稅由按投注額改為按淨投注金收入徵收;香港特區立法會並於2023年6 月通過《2023年博彩稅(修訂)條例草案》,由2023至24年度起至2027至28年度,香港特區政府每年向足球投注舉辦商 (即香港賽馬會) 徵收24億元額外足球博彩稅,為期5年。
針無兩頭鋒利,雖然香港特區政府透過足球博彩合法化,每年從相關投注金徵收博彩稅,但同時也掀起賭風,染上賭癮,參與非法外圍博彩、境外博彩和網上博彩活動,荒廢時間,每年也有不少人因債台高築,傾家蕩產,走上破產或自毀的絕路,不少家庭破碎,另有家長過份沉迷博彩和鑽研賽事,忽略投入時間照顧兒童,蠶食他們的心智成長。
試想想,每年港幣24億的額外足球博彩稅,這大部分可是本地投注金的稅收,這也意味著每年多少本地家庭收入中的可動用資金已經流向足球博彩,這可以是很多家庭孩子的書簿費用和課外活動開支。另外,個別境外籃球聯賽的賽事時間在香港的白天,若果個別人士太沉迷觀賞賽事和研究賽果,不務正業,同樣會影響香港生產力。
當然,也會有聲音辯稱,既然香港已存在足球博彩合法化,也能減少賭注流向外圍,並增加香港特區財政稅收;然而,若真的在本地開放了籃球博彩,將會讓更多市民沉迷賭博,屆時或會再把博彩擴展至不同的境內外運動賽事,讓本來健康的體育運動變了質,什麼都能夠作為賭博工具,風氣禮崩樂敗,更何況,預計投入足球博彩和籃球博彩活動的分別是兩批不同賭徒,雖然當中或會有重疊,但也會增加本地賭徒基數,污染社會風序良俗。
賭博的副作用,除了家庭關係變差,也包括治安,不良經營的財務公司借貸也將迎運而生。個別人士由開始不沾賭博,一旦開始投注,由小賭怡情,淪為沉溺不能自拔,社會充斥投機風氣。此外,如果香港開放籃球博彩,預計附近城市的黑市「波盤」也會增加,並把個別賭注押在香港借以對沖風險,變相也把不良賭博風氣輻射至其他城市。
香港現階段不適合引入包括籃球博彩的賭博新元素,潑水難收,開源總有其他更好的方法,香港特區政府在考慮批准新的博彩投注前,需要謹慎顧全社會整體利益。
文: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會員、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副秘書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